当前栏目:?

赤山法华院

 

赤山法华院位于威海石岛赤山南麓,始建于唐代,是唐代胶东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。唐武宗年间灭佛兴道,赤山法华院被毁。1988年重新修建的赤山法华院,占地5000平方米,由大雄宝殿、观音殿、地藏菩萨殿、三佛宝殿四部分组成,1989年开光并对外开放,全国政协副主席、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该寺“大雄宝殿”题字。

 

据史书记载,赤山法华院原为新罗人(今韩国)张保皋所建,大唐盛期,新罗人张保皋应征入唐,曾任武宁(今徐州)军小将。他武艺超群,作战勇敢,深受大唐将士的爱戴。后回归新罗,任清海大使,在此期间,他积极从事中韩两国间的贸易往来,为中韩两国人民铺设了一条“海上丝绸之路”,成为当时著名的海上贸易家,被称为“海上王”。他为了保佑其海运事业的昌盛,慕名来赤山建起了当地第一座大庙宇,并请来僧人诵经。首批僧人属天台宗派,读诵经典《法华经》,故此院命名为“赤山法华院”。赤山法华院在唐代享有盛名,在鼎盛时期,曾有30多位僧人在此居住,衣食由张保皋供应,庙宇香火甚旺,来此听经之人常有二百余人,为一时之盛。

 

唐开成四年(公元839年)六月,日本高僧圆仁法师一行入唐求法, 客居此院二年零九个月,在当地官员和僧俗的关怀支持之下,使他得以了解唐朝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宗教、建筑等方面的诸多知识,入唐求法得以成行。归国后, 圆仁法师念念不忘此次来中国的巨大收获,编述的《入唐求法巡礼行记》一书,书中对赤山法华院作了详细的描写(该书被称为东方三大旅行记之一),使赤山法华院名扬海内外,同时,为了感谢赤山人民的深情厚谊,圆仁责其弟子在日本京都小野山以赤山为名修建了“赤山禅院”。

重建的赤山法华院全系仿唐建筑,与圆仁法师在《入唐求法巡礼行记》中描述的一致:“南有岩岭,水流庭院,从西而东流,西南北方连峰作壁,东方望海远开。”赤山法华院历史悠久,是一处情系中、韩、日三国人民友谊的圣地。

0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