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、伦理道德
1. 孝敬父母伊斯兰非常重视对穆斯林孝道的教育,认为认主拜主是天道之首,孝敬父母是人道之首,在《古兰经》中常常把认主拜主和孝敬父母相提并论。既然安拉是人类的创造者、供给者,父母是儿女的孕育者和抚养者,那么在一个正常的家庭,儿女对 父 母 有 着 终 身难 以 偿 还 的 感 情债 务。 因 此, 对父母尊敬、热爱、报 答 是 每 一 个 儿女 必 须 要 履 行 的义务。父 母 生 下 儿女, 抚 养 儿 女,教育儿女,常年累月含辛茹苦,费尽心血。他们却由精神焕发、充满朝气的年轻人,变成弯腰驼背、头发花白、满脸皱纹的老年人,皆因抚育儿女,操心劳力,饱尝人世间酸、甜、苦、辣的结果。父母年迈了,在人生旅途中,他们所剩的日子不多了,这正是需要我们做儿女的行孝心、尽赡养之责的时候。子女对父母的孝敬,概括而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。(1)尊敬这要求儿女对双亲说话要谦言细语、柔顺温和,不可高声大气、粗暴无礼,不可对他俩说轻蔑的话,更不可呵斥他俩,而应对他俩说尊敬的话。穆圣说:“取父母的欢欣,必蒙主喜;惹父母的恼恨,必触主怒”。穆圣又说:“身为儿女者,只要以怜悯和敬爱的眼光看望他的父亲和母亲,必获得一次正朝和副朝的回报”。所以儿女应用和颜悦色和敬爱的态度对待父母,要随时关心和爱护父母。(2)服从一般来讲,未成年儿女应当在所有的事情上服从自己的父母。因为孩子的整个发展过程离不开父母的指导和协助,当自己理智尚未健全,不能独立做出正确的决定之前,父母的决定是符合儿女根本和长远的利益的。儿女成年后,父母的意见也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的。(3)报答虽然从孕育生命到抚养成长,儿女受父母的恩惠超过所有人,欠父母的恩惠无法报答,但只要真心诚意、尽心尽力,也就尽到了自己的责任。总之,要使父母心情舒畅,精神愉快,尽善尽美地孝敬父母,使父母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满足。
2. 夫妻恩爱夫妻婚后的义务,取决于夫妻关系的性质。《古兰经》对夫妻关系有十分恰当的比喻:“她们是你们的衣服,你们是她们的衣服”。世界上所有的动物,只有人必须穿衣服,而且善于制作衣服。衣服是人身体的保护、安全、温暖、体面和装饰。与人的身体接触最密切的莫过于衣服;知你的寒暖,知你的饥饱,知你的情绪,知你的心跳。而且,衣服掩盖人的丑陋、人的弱点、人的秘密。同时,要使衣服经常地充分地发挥其作用,人就必须爱护和保养衣服。夫妻之间的尊重、关心、呵护、理解和帮助,莫不如此。安拉在《古兰经》中启示说:“你们和你们的妻子,愉快地进乐园吧 ! 将有金盘和金杯,在他们之间挨次传递。乐园中有心所恋慕,眼所欣赏的享受,你们将永居其中。”。丈夫对妻子的义务,主要是引导和帮助妻子共同敬畏安拉,保障妻子各种生活供给,对妻子关心、爱护、牵挂和体贴。穆圣说:“信德最完美的穆民,便是品德最优秀、最善于体贴家人的人”。穆圣在外传播安拉的正道,在家庭中和妻子面前从来没有发怒过,深情厚谊。善待妻子,最重要的是保护妻子免受后世火狱的刑罚。《古兰经》说:“归信的人们啊 ! 你们当为自身和家属而预防那以人和石头为燃料的火刑,掌管火刑的是许多残忍而严厉的天使,他们不违抗安拉的命令,他们执行自己所奉的训令”(66:6)。哈里发阿里解释说:“保护,就是很好地教育全体家属”。所以,丈夫必须给妻子讲述伊斯兰知识,引导和鼓励其坚信伊斯兰,自觉履行各项天命功课,不断培养各种美德,努力成为安拉喜悦的穆斯林,争取双双进入幸福的乐园。妻子对丈夫的义务,主要是忠诚和顺从丈夫,孝敬公婆,生儿育女,管理家政,维护稳定和幸福的家庭。《古兰经》说:“但她们应当是贞节的,不可是淫荡的,也不可是有情人的。”25)。又说:“贤淑的女子是服从的,是借安拉的保佑而保守贞操的。”。婚后的穆斯林女子开始了一个新的生活旅程,她的命运和苦乐与丈夫紧密联系,难分难解,丈夫的一切目标是为了家庭的幸福,妻子应当是最顺从他、了解他、支持他的人,应当对丈夫和家庭以自己的牺牲付出巨大的代价,共同生儿育女,照顾老人,维持一个幸福安宁的家庭。妻子对丈夫必须忠贞不二,尊重丈夫对她身体和感情的一切权利,为丈夫显示美貌,奉献情感,保守贞操,防止一切可能危害婚姻的行为。
3. 教育子女清高伟大的真主在《古兰经》中告诫我们说:“信道的人们啊!你们当为自身和家属而预防那以人和石头为燃料的火刑”(66:6)。这段经文要求我们每一个穆斯林,作为一个善良的人,一个对公益事业有用的人,不仅要保证自己不犯错误,还要保证家属不犯错误,远离罪恶。经文中提到的火刑就是罪恶的结局。怎样预防罪恶的结局呢 ?清代大学者刘智在其名著《天方典礼》中对此作了详细阐述:父尽其为父以慈,其道十:谨胎教、命美名、开乳、报牲、防患害、洁衣食、严教训、择师董学、量才授业、男婚女嫁,而为亲之道尽矣。意思是:作为父亲,要尽到父亲的职责,那就是慈爱。他的规则有十项:谨守怀孕时期的胎教,自受孕时起就应节制七情六欲,检点自己的行为,学习礼仪,不做越礼之事,不说越礼之话,不闻恶声乱色,不食无益食品;子女出生后要起一个高雅有意义的名字,培养孩子进取之心;开乳;宰牲报答真主赐予的恩典;经常察看子女有无疾病疼痛,预防意外伤害;衣服饮食务必干净,教训子女务必严格,在子女求学的时候要选择能够遵循正道的贤良师长督促学习;谋求职业时,要察看他的兴趣志向,量才传授职业技能,使子女能自食其力;效力于社会及国家;男孩子长大成人要为其择妻配婚,女孩子长大成人要给她择夫出嫁。完成了这十项事情,才算尽到了作为父亲的职责。这十项要求,强调了作为父母不仅要关心子女物质需求、身体成长、衣食住行,还要注重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,使其全面发展,否则子女就会“气质不纯”、“言动无节”、“德行无成”,今世不能成为社会、国家有用人才,后世难逃火狱之苦。穆圣说:“教育孩子一次强于施粮一升。”重视礼教也好,重视学教也罢,如果父母不能言传身教,以身作则,那么将枉费心机,一事无成。道理很简单,家庭是棵树,开什么花,就结什么果,世世相袭,代代相传,所谓“仁孝之家无逆子”就是这个道理。做父母的平时无视国法教规,任意胡作非为,抽喝嫖赌,满嘴脏话,对父母恶语相加,恣意虐待,那么子女则会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,耳濡目染,自然会养成横老欺长的恶习。这样的例子在当今社会实在太多了。穆斯林同胞们,作为劝人行善,止人作恶的穆斯林,我们要当好“牧羊人”,看守好自己,保护好儿女,使他们既是一个好公民又是一个好穆民,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温馨的家庭,安定的社会,昌盛的国家 !
4. 手足情深先贤马注在其《清真指南》中说:“世有三重:疼热莫过父母;恩爱莫如夫妻;义和莫若兄弟。此五伦之大伦,三纲之大纲。”意思是说,人间有三种重要的人伦关系:关心子女的疼痛、冷热莫过于父母;相思相爱莫过于夫妻;注重骨肉和睦、互相帮助莫过于兄弟。诚然,兄弟相处之日最长,凡兄弟者或一二岁或三四岁相继而生,自青梅竹马,以至鹤发驼背,进退周旋,恩意融洽,其乐无穷。手足的和睦也是孝敬父母的重要环节,手足之间时刻洋溢着“爱”的气氛,这无疑能使父母感到无限的欣慰。一个家庭里有慈爱的父母,有友爱的兄弟,有可爱的儿孙,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是多么难得与珍贵啊 ! 是普天之下多少父母梦寐以求的啊 ! 用“爱”化做一条牢固的纽带把手足紧密的连接好,让父母享受到天伦之乐、欢度晚年。作出好的手足的典范,代代传之,又何乐而不为呢 ?穆斯林的手足之情并非单指骨肉亲情,真主在《古兰经》里教导我们:“信士们皆为手足,故你们应当排解手足之间的纷争,你们应当敬畏真主,以便你们蒙主的怜恤。”(49:10)。“你们当全体坚持真主的绳索,不要自己分裂。你们当铭记真主所赐你们的恩典,当时,你们原是仇敌,而真主联合你们的心,你们借他的恩典才变成手足;你们原是在一个火坑的边缘上的,是真主使你们脱离那个火坑。”。由以上经文我们便可得知,所有的穆斯林都是手足兄弟。这是真主对穆斯林的特慈和恩典。人类原是一盘散沙,彼此仇视,迷失了正道,在罪恶的泥沼里欲脱不能。伟大的真主对人类是慈爱的,他差圣人降经典,恩赐给我们光明。把我们从火狱的边缘引导至通往天堂的正道,并联合了我们的心,使我们有共同的信仰、追求和目标,让我们成为兄弟。所以我们不能辜负真主对我们的恩典,应当敬畏真主。手足之间应该相互尊重、谦恭、互爱互助;不得相互猜疑、嘲笑、轻视、欺骗、诽谤、贬毁、搬弄是非,而伤手足之情。穆圣也曾说:“你们不要互相嫉妒,不要互相背谈作对,不要互相憎恨。你们作为真主的仆民都是兄弟。”“人无完人,金无足赤”,与兄弟相处,难免会有磕磕碰碰,误会、矛盾时有发生。真主说“敬畏的人,在康乐时施舍,在艰难时也施舍,且能抑怒,又能恕人。真主是喜爱行善者的。”(3:134)。这就要求我们要压住怒火,谦让待人,用温和、忍让、宽容来维护兄弟情义。“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,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。”手足之情是何等的难能可贵,作为虔诚的穆斯林理应珍惜这份真主的特赐,尊重自己的兄弟,相互之间应涤除私心杂念、贪婪、妒忌等不良思想;避免只求达到个人私欲而损人利己的卑劣手段,应同呼吸,共命运,为更美好的明天同舟共济,共同进步。
5. 邻里和睦伊斯兰十分重视邻里关系。《古兰经》说:“你们当崇拜安拉,不要以任何物配他,当孝敬父母,当优待亲戚,当怜恤孤儿,当救济贫民,当亲爱近邻、远邻和伴侣,当款待旅客,当宽待奴仆。安拉的确不喜爱傲慢的、矜夸的人”(4:36)。穆圣说:“吉卜利勒天使反复多次对我说要善待我的邻居,给我的感觉似乎邻居对我的遗产也有继承权。”一个人的品德如何,可以从他与邻居相处的关系中看出来,以特别和蔼的态度去对待邻居和尽量地给予他们帮助,是每个穆斯林应尽的责任。穆斯林必须主动善待邻居,这是穆圣在世时对穆斯林的反复教诲,这个优良的传统十分深入人心,睦邻友好是穆斯林生活方式的一大特征。有一人来向穆圣说:“安拉的使者啊 ! 有一个女人,由于坚持礼拜,经常斋戒,慷慨施舍而受到赞扬,但是她说话不逊,伤害邻里。”穆圣回答说:“她将来要入火狱。”那人说:“还有一个女人,她拜功不勤,斋戒不多,而且以施舍几块干奶酪受人议论,但是她从不伤害邻里。”穆圣回答说:“这人将入乐园。”穆圣之所以将善待邻居上升到信仰的高度,至少有三个因素:其一,善待邻居是一切善行的基础,也可以说善行的最低要求是关爱邻里。先知说:“邻居饿着肚子而自己饱食的人,不是真信士。”因为一个人倘若对邻居都不愿施以仁慈之心,那么对其他人的仁慈就更难落实。其二,善待邻居既包括对邻人危难的解救,也包括一般的友好及尊敬的表示,一次偶尔的拜访,一份微薄的礼物,甚至一句简短的问候,都是善待的表现,而并不是非要对邻居慷慨施舍多少财物,解救什么大难。其三,善待邻居不仅能在后世得到安拉的加倍奖赏,而且在今世可以得到邻居和朋友们的喜爱,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。每个穆斯林自觉实践善待邻居,穆斯林之间、穆斯林与其他信仰者之间的关系必然得到改善,伊斯兰道德风尚将有效弘扬,伊斯兰信仰也就会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。因此,一个不愿善待邻居的人,很难相信是一位具有虔诚信仰的穆斯林。伊斯兰伦理学中所说的“邻居“,实际上并非有确切的空间和时间的规定。只要是你身旁的人,不论时间、不论场合,都是你的“邻居”,你都应该予以关爱和帮助。
6. 朋友忠信人生活在世界上,不可能没有朋友。一辈子有几个彼此信赖、感情笃诚的朋友,是人生的幸福之一,也是人际交往成功的重要标志。穆斯林有大量交朋结友的格言,如“人可以没有兄弟,却不可以没有朋友”,“好朋友是一笔巨大的财富”,“远亲比不上挚友”等。那么,伊斯兰伦理对择友交友有哪些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呢 ?第一、对朋友要“真”、“善”。所谓“真”,就是真诚,即是肝胆相照,真诚无私。不能见风使舵,看人下菜碟,而应是心与心的交往,不能含有尔虞我诈,更不能容得坑蒙拐骗。“真”反映在心态上,是对朋友真心实意;反映在行动上,是能给朋友以真情实利 ( 不是意,而是利 )。每个人交朋结友的主要动机之一,就是企望从交友中获得实利,所以我们应与朋友患难与共,同甘共苦。在朋友面前不唱高调,不说大话,使双方都能在实实在在的友谊之中获得这实实在在的裨益。真主描述忠诚待友的信士说:“他们虽有急需,也愿把自己所有的让给那些教胞”。所谓“善”,就是公正的善待朋友。谈论一个人不能带有偏见,不能因为片面原因而美化一个人,也不能因为片面原因而妄加抵毁一个人。朋友偶尔做出错事是正常的,关键是如何看待这样的事。流水尚有清浊时,与朋友交往自然不可能事事顺心,这就需要我们既要“爱其清”又要“容其浊”,及时原谅朋友的过错。第二、宁可孤身自洁,决不与愚人为伍。《古兰经》告诉我们:“你应当避开那违背我的教诲,且只欲享受今世生活者,那是他们的知识程度。你的主,确是全知背离正道者的,也是全知遵循正道者的。”(53:29—30)。也就是选择性的交朋友,穆圣也教导我们说:“交友不近,谈话不欺,结约不爽者,才是人格高尚的,道德显著,宜当为友的人。”一位阿拉伯哲人曾这样向后人谈述交友经验:“千万不要同愚人交友,昏庸无能的朋友连奸诈的敌人都不如。”第三、对朋友适度热情,伊斯兰讲中正之道,对各种事情都不走极端,交友也不例外。古人云:“君子之交淡如水,小人之交甜如蜜”,用现代社会学的理论来讲,就是要保持一定的距离。著名波斯诗人萨迪在他的诗中吟道:“你可以常到朋友家里去,但不要频繁地使他生厌,如果你能时常反省自己,才不致受到别人的非难。”所以说:对朋友适度热情作为我们交友原则很重要。穆圣教导我们说:“与善人相交或与恶人相交,如同与贩麝香者或与铁匠相交。贩麝香者,要么你受其馈赠,要么你买一点麝香,或嗅到香味;而铁匠,或他烧你的衣服,或你嗅到恶气。”穆圣又说:“朋友多固然好,但对互不尽忠,不知情意者毫无裨益”。
7. 善待亲戚我们生活在社会上,在交往的人群之中除了父母、夫妻、兄弟姐妹、朋友外,还有亲属。亲属主要是指相互之间有血缘联系的人们。血缘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延伸,社会关系的基础。伊斯兰兴起后,在强调建立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伊斯兰公社的同时,承认并尊重人们之间自然存在的血缘关系,要求穆斯林对有血缘关系的亲属,要经常联络,关心帮助,扶困解危。根据《古兰经》和圣训的明文,联络血亲是穆斯林的主命义务。《古兰经》说:“你们当敬畏安拉——你们常假借他的名义,而要求相互的权利的主——当尊重血亲。安拉确是监视你们的。” (4:1) 为安拉接续血亲,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顺从,没有条件的主命。因此,穆斯林既要关心帮助对自己友好往来的亲属,又要善待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亲属。关心帮助亲属的途径和方法很多,包括财物资助、患病探望、遇难解围、善言规劝,甚至祈求安拉恩赐亲属以安宁幸福,也属于真诚的帮助。伊斯兰特别强调,无论是施舍自己的心爱之物,还是解除他人的困难,应 当 优 先 考 虑 自 己 的 亲属。先知的弟子艾卜 • 托勒哈想把心爱的一个椰枣园施舍出去,就对先知说:“请安拉的使者将它置于安拉让你认为合适的地方。”先知便说: “那好,那是一笔赚利的钱财,那是一桩赚利的资财。我已听到你所说,我主张你将它分给你的近亲吧 !”艾卜 • 托勒哈回答:“我将按你意见去办。”之后,托勒哈将此园分给他的近亲和堂兄弟们了。”据传,有两个妇女通过先知门弟子比拉勒请教先知,将自己的财物用于自己的丈夫和自己收养的孤儿算不算施舍 ? 先知讲: “算施舍。她俩将得到两种报酬:一是接济近亲的报酬,一是施舍的报酬。”据此,教法学家主张,如果弟兄、姐妹、叔叔、舅舅、姑母、姨妈等近亲是应受天课的对象,那么给予他们为可嘉的行为。